從文化觀點看「苦楝」之今昔.pdf檔名:1426002670213.pdf
|
篇名/題名: | 從文化觀點看「苦楝」之今昔 |
摘要: | 苦楝這種植物,在古代中國雖無關糧食生產,亦非重要經濟作物,但在傳統文化中卻有其淵 源。除了應用於醫藥,樹材可供器用,其開花時節也是古人觀察節氣變化的重要指標。而其入冬 落葉,形如枯死,以及易於生長與具醫藥用途的特質,也因而衍生一些民俗傳說與用以辟邪的事 例。至於開花時一樹紫花的唯美浪漫,更是文人筆下時常頌詠描摹的素材。唯閩南一帶,因方言 諧音「可憐」的聯想,被視為不祥的植物,故宅院見其蹤跡必除之而後快。由於台灣土宜適合苦 楝生長,它曾是早期農村、路旁或荒山野地隨處可見之樹種,濃厚之鄉土氣息,常令人與愛戀鄉 土的意象1有所聯結。而相對於土地開發之後,其生存空間的漸被壓縮剝奪;以及其萃取成分的生 物防治應用,也引發世人對於環境保護議題的關切。至於國語發音與「苦戀」諧音,其強健生命 力與種子味苦等特質,則常令人與台灣四百年來的特殊遭逢,或是人類之生命本質與歷程,產生 某種程度的類似聯想,而逐漸成為一種具象徵意義的文學意象。因此檢視苦楝自古迄今之應用情 形與歷來之評價、傳說與文人比興題詠,可發現無論從實用功能或文學角度來看待這種植物,其 所涉指之文化意涵已在轉變中漸次擴大、豐贍。 |
類型: | 期刊論文 |
西元出版年: | 2007 |
著作語言: | zh_TW |
關鍵詞: | 苦楝
;
文化意涵
;
比興
;
意象
;
象徵意義 |
作者: | 周明儀
|
學校系所: | 通識教育中心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