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: 機構典藏 > 詳目
    85-104.pdf
    • 放大檢視
    • 播放
    85-104.pdf檔名:1426002656423.pdf
    篇名/題名:電子化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-以新產品開發為例
    摘要: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(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,FMEA) 是一種系統化
    且有效的風險管理分析工具。有關FMEA 的相關文獻,多數是針對在產品的發
    展初期,評估失效風險指標合理性為主,極少數的文獻針對FMEA 流程,建構
    電子化的應用模式。本研究以FMEA 的執行程序為背景,結合特性要因圖
    (cause-and-effect diagram)發展一套電子化FMEA 分析系統,除了可作為新產品開
    發的風險分析,同時提供企業內部一個有效的溝通平台,進行改善對策的發展,
    並且可以監控潛在失效模式的改善狀況。本研究將風險評估與管理分為評估、偵
    測及監控三階段。在評估階段以嚴重性(severity,S)、發生率(occurrence,O)及
    檢測的難易度(detectability,D)為主要的風險評估指標,潛在失效模式,求出分
    析產品或服務的各項潛在失效模式的風險優先數(risk priority number,RPN)。在
    偵測階段,針對RPN 超出預設門檻值的潛在失效模式,利用特性要因圖找出要
    因以協助新產品開發團隊提出改善的對策,以期降低產品或服務之潛在失效模式
    之RPN。在監控階段,利用評估及偵測階段的結果再一次針對RPN 超出預設門
    檻值的潛在失效模式評估S、O、D 並計算RPN,以確保RPN 超出預設門檻值
    的潛在失效模式已獲得改善。最後,本研究以一個半導體封裝產品為例,驗證所
    開發之電子化FMEA 系統的實用性。
    類型:會議論文
    版次:2010電子化企業實務研討暨論文發表會論文集,2010.12.23,台南應用科大資管系主辦,頁85-104。
    西元出版年:2010
    著作語言:zh_TW
    關鍵詞: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電子化特性要因圖風險優先數新產品開發
    作者:吳孟秋、韓翊婕、柯文長、溫仁豪、王思涵、郭聯煌